实施十大工程 企业成“十二五”节能减排主力军
为确保“十二五”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的实现,国务院日前发布《节能减排“十二五”规划》。《规划》部署了“十二五”期间我国节能减排的工作任务,明确投入23660亿元实施十大节能减排工程,并提出多项保障《规划》实施的措施。
“科技创新是《规划》目标任务完成的动力,企业参与是《规划》目标任务完成的基础。”中国环境研究院原副院长夏青表示,在《规划》实施过程中,应坚持科技创新,充分调动企业的积极性。
创新是节能减排的动力
“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,也是节能减排的第一推动力。”夏青对记者表示,节约能源不是简单的减少使用,也不能降低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,根本上是要通过采用先进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。
《规划》显示,“十一五”期间,我国节能减排工作取得了较大成绩。“十一五”期间,我国以能源消费年均6.6%的增速支撑了国民经济年均11.2%的增长,能源消费弹性系数由“十五”时期的1.04下降到0.59,节约能源6.3亿吨标准煤;“十一五”期间,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由“十五”后三年上升9.8%转为下降19.1%,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分别由“十五”后三年上升32.3%、3.5%转为下降14.29%、12.45%。
“这些成绩的取得均是科技创新的成果。”夏青说。但他同时告诉记者,目前我国在节能减排方面的创新能力还有待提高,“我国节能减排方面的许多成果是通过技术改造和集成创新实现的,这样的创新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我国在节能减排方面的被动局面。要从根本上改变我国在节能减排工作中的被动,必须增强原始创新能力,在节能减排重大发明上有所突破”。
“在节能减排创新工作上,我们要加快建立节能减排的技术支撑体系,选择一批关系全局的重大技术项目,攻克一批共性和关键技术,引进消化吸收一批国外先进节能减排技术和管理经验。”清华大学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员陈玲表示,应该把科技创新放在突出位置,切实提高科技对环境保护的支撑能力;把自主创新与引进消化吸收结合起来,力争在共性技术、关键技术、核心技术上取得突破;千方百计用好现有人才,创造条件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,培养和造就一支高水平的环境科研队伍。
陈玲同时表示,国家有关部门和地方相关科技计划和专项中,应加大对节能减排科技研发的支持力度。通过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,为节能减排提供强大而持久的动力。
企业是节能减排的主力
“企业是节能减排的主力军,没有企业的参与,节能减排就是一句空话。”夏青表示,国家应在财税、资金支持上向企业倾斜,以提高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。
《规划》明确,“十二五”期间,我国将投入23660亿元实施十大节能减排工程。“无论是节能改造工程还是节能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,都离不开企业的参与。”夏青说,在这23660亿元的投入中,国家应更多地向企业倾斜,鼓励企业建立自己的研发中心,开发出更具市场潜力的产品,而不是将更多资金拨付给高校和科研院所,因为企业始终处在节能减排的第一线,更知道市场需要什么。
“节能产业市场发展空间很大。《规划》出台对市场是一个积极的引导,对整个行业的发展大有益处。”北京天箭星节能技术有限公司市场营销经理杜凯峰告诉记者,该公司去年产值增长率达30%,未来将进一步扩大规模,做多手准备。
杜凯峰表示,希望在《规划》的基础上,相关部门能进一步完善法规,将政策落到实处。他以节能产品为例说,目前节能产品的标准还不够完善。“天箭星是高新技术企业,产品拥有国际专利,而市场上很多企业的产品不符合行业标准,节能效果也不好,但由于价格便宜,所以并不缺市场。”因此,相关部门应尽快制定出台相关标准,让所有企业在规范公平的环境中发展。
作为节能减排的重要领域,节能服务也是十大节能减排工程的重点。《规划》提出,到2015年,建立比较完善的节能服务体系,节能服务公司发展到2000多家,其中龙头骨干企业达到20家;节能服务产业总产值达到3000亿元,从业人员达到50万人。“十二五”时期形成6000万吨标准煤的节能能力。
“目前节能产业发展很好。”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主任助理孙小亮表示。根据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发布的《2011中国节能服务产业年度报告》,截至2011年年底,全国从事节能服务业务的企业近3900家,节能服务产业产值首次突破1000亿元。“节能服务企业正朝着专业性和综合性两个方向发展,这两个方向都有很好的发展前景”。
财税政策作用明显
“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是我国的基本国策,推进节能减排工作,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、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。”陈玲表示,《规划》的出台对“十二五”期间我国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,意味着一直处于探路摸索时期的节能环保产业进入真正的实施阶段。
陈玲分析说,在当前内外部经济形势走弱的背景下,把节能减排作为转变发展方式和加强宏观调控的重要抓手,将是稳增长的重要引擎。特别是在经济增速持续放缓的情况下,节能减排将成为转方式的重要推动力,在这方面财政政策将发挥积极作用。
在如何运用财税政策方面,夏青认为,政府不仅要有财政投入,而且还要通过税收激励政策,刺激清洁能源消费,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。另外,节能减排不应只针对企业,还应通过税收政策,刺激节能环保产品的市场需求,扩大企业的盈利空间,从而鼓励企业加强节能减排。
《规划》指出,在制定实施国家有关发展战略、专项规划、产业政策以及财政、税收、金融、价格和土地等政策过程中,要体现节能减排要求,发展目标要与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衔接,政策措施要有利于推进节能减排。